工业革命以来,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加深,加剧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。虽然人类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,但是,如同“正入万山圈子里,一山放出一山拦”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旧问题解决了,新问题会出现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,是一个世界性难题,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。
解决这一难题,中国给出的方案是: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。
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
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。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,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。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,关系到高质量发展的成色,决定着高质量发展能否真正实现。
如何认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?一种是机械的、片面的认识论,简单地将发展与保护对立割裂开来,认为保护环境会阻碍经济发展。另一种是辩证统一的认识论,认为发展与保护既对立又统一,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
两种不同的认识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观、政绩观,以及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,由此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。
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,虽然获得了短期利益,但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需要花很长时间、巨额投入才能修复治理好,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,严重损害了发展的基础。
大量事实证明,将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路子是走不通的。我国一直在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之路,找到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,并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近十年来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,在经济总量实现年均增长6.5%的同时,污染物排放持续大幅度降低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的减排分别超过84%、58%,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.4%,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.4%。这些数据表明了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,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在破解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上,中国贡献了自己的方案和智慧。
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“量的扩张”转向“质的提高”的重要关口,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。在发展方式方面,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;在产业结构方面,由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向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调整优化;在发展动能上,从环境资源动能向绿色低碳动能转变;在发展目标上,由满足物质生活向满足美好生活转变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对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,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。我们必须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,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优化经济结构,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。同时,要通过高质量发展,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,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,守好生态环境质量底线,使“绿色成为普遍形态”。
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。”
传统发展模式是由大量消耗资源环境驱动的发展,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,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、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,虽然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,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,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。
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,要在继承传统发展模式成果和合理因素的基础上,对其不合理因素进行批判和超越,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和模式质的飞跃。从征服改造到和谐共生,高质量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调整,是对人类发展的重新定义。
绿色化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我国人口规模巨大,资源能源约束趋紧、环境容量有限、生态系统脆弱,这些不利因素构成了对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约束。加之我国绿色发展与经济转型是同步进行的,工业化、城镇化正处于向纵深发展的阶段,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,未来一个时期能源资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,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。
当前,各地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。但是,不能因为遇到困难,就开始铺摊子上项目,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。要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以减污降碳为抓手,在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提质量、增效益上积极进取,以绿色低碳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
高品质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。自然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,良好生态环境是检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。“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”只有优良的生态环境,才能让发展行稳致远。
当前,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增长,降低准入门槛,放松环境监管要求,突破生态保护红线,违法排污、破坏生态问题突出。从2023年的监测数据和督察检查情况来看,有的地方出现了污染物排放反弹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,完成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存在风险挑战。
我们必须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,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。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,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,以“三线一单”为抓手,构建完善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,变粗放式发展为集约式发展。要把牢环评审批准入关、排污许可关、监督执法关和督察问责关,全力防范与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,严惩重罚突出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,努力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的发展。
以高水平保护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
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的问题,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,必须转变发展方式。
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,必定因能源、资源、环境等约束条件日趋紧张而不可持续。只有转变生产生活方式,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,方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。
当前,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、基础还比较薄弱,产业结构偏重、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一时难以彻底改变,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大。
在新发展阶段,内循环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制造业占据更重要地位的产业结构,给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。生态环境保护既要强化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的外部约束,又要以更高清洁生产水平、更高治理水平、更低排放水平、更低的管理治理成本,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新优势。
要增强全局观念,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、手段和途径。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,充分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能,把握好环境政策优化调整的时、度、效,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。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加强生态环境政策与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,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要更加精准科学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把关、引领、优化和倒逼作用,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。提高准入门槛,严格排放标准,淘汰落后产能,化解过剩产能,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遏制“两高一低”项目盲目发展,不断增加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。综合运用环境财政、环境价格、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,以市场手段优化配置资源,促进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。通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,建立绿色低碳的生产体系、流通体系、消费体系,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,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。
要创新政策举措,改进工作方式方法,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。一段时期以来,为推进经济平稳发展,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改革力度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,推出了同类项目打捆审批、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统筹联动等一些创新性机制,推动环评审批提质增效;针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、定期调度,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,加快项目落地;建立中小微企业咨询服务机制,通过远程在线帮扶、释疑解惑,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。采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、差异化监管、推动企业环保绩效创A等手段,鼓励企业自觉履行生态环保责任,优化营商环境,打造绿色标杆企业,带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为全局计,为长远谋。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新征程上,我们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,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,答好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的中国答卷。
COPYRIGHT © 2015 爱游戏(AYX)中国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.技术支持:陕西环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
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347号 陕ICP备15009596号-1